门道app

探寻传统文化之美
涵盖武术、国学、养生、礼仪、书画、民俗、服饰、戏曲、历史、古玩等中国传统文化方方面面的知识内容.中国传统文化长久不熄,源远流长,代代相传,中国传统文化集聚的大平台.

门道文化|湘绣:针指之间,绕温柔

门道提示:农历七月十二


“绣花能生香,绣鸟能听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世人将这样的美誉赠予湘绣,可见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的湘绣技艺之精湛。今天,门道小编带大家一起去欣赏湘绣文化的艺术魅力。中国优秀的民族手工艺之一,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湘绣,自西汉起历经2500多年的发展演变,由一个民间手工艺品蜕变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品,完成了由非遗向艺术的转变。湘绣文化孕育千年,勤劳智慧的湖湘人民以针为笔,将千年历史融于刺绣当中。


湘绣是在吸收苏绣和其它刺绣的优长处发展而来的。湘绣使用不同颜色的线相互掺和,逐渐变化,色彩丰富饱满,色调和谐。湘绣的图案借鉴了中国画的长处,所绣内容多为山水、人物、走兽等,尤其是湘绣的狮、虎题材,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主要以纯丝、硬缎、软缎、透明纱和各种颜色的丝线、绒线绣制而成。其特点是:构图严谨,色彩鲜明,各种针法富于表现力,通过丰富的色线和千变万化的针法,绣出的人物、动物、山水、花鸟等具有特殊的艺术效果。



在湘绣中,无论平绣、织绣、网绣、结绣、打子绣、剪绒绣、立体绣、双面绣、乱针绣等等,都注重刻画物象的外形和内质,即使一鳞一爪、一瓣一叶之微也一丝不苟。从1958年长沙楚墓中出土的绣品看,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湖南地方刺绣就已有一定的发展。一九七二年又在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中出土了四十件刺绣衣物,说明远在二千一百多年前的西汉时代,湖南地方刺绣已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平。



此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培养了质朴而优美的艺术风格。随着湘绣商品生产的发展,经过广大刺绣艺人的辛勤创造和一些优秀画家参与湘绣技艺的改革提高,把中国画的许多优良传统移植到绣品上,巧妙地将我国传统的绘画、刺绣、诗词、书法、金石各种艺术融为一体,从而形成了湘绣以中国画为基础,运用七十多种针法和一百多种颜色的绣线,充分发挥针法的表现力,精细入微地刻画物象外形内质的特点,绣品形象生动逼真,色彩鲜明,质感强烈,形神兼备,风格豪放,曾有“绣花花生香,绣鸟能听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的美誉。



传统湘绣的用线极有特点,丝线轻过荚仁液蒸发处理后再裹竹纸拭擦,使丝绒光洁平整不易起毛,便于刺绣操作。还有织花线,每根线染色都有深浅变化,绣后出现自然晕染效果。湘绣的擘丝技术极为精细,细若毫发,从而超越顾绣中的“发绣”。湖南俗称这种极为工细的绣品为“羊毛细绣”。湘绣的针法汲取苏绣的套针加以发展,以掺针为其特色。掺针俗称“乱插针”,掺针体系又细分为多种,如接掺针、拗掺针和直掺针等,另外还有湘绣特有的旋游针和盖针等多种针法。


对于湘绣传承而言,从一开始我们就生而不同,习惯上主张用独特、鲜明的设计思维。打破已有的传统,撕开千篇一律的面纱,撑开路径,探寻如何走出狭小封闭的发展循环,树立当代「保护、传承、创新」的新理念,让非遗湘绣艺术“活”在当下濨养生活。在引领湘绣传承的同时,不只是形而上的设计追求,更是人文心灵层次的探究。


评论

热度(3)